石头记与风筝说 ——三月廿九访郑子端于三坊七巷_福州蓝房网
资讯
分享 导航
    • 数据魔方
    • 二手房
    • 航拍
    关闭

    石头记与风筝说 ——三月廿九访郑子端于三坊七巷

    2017-05-03 15:43 蓝房网 评论

      农历三月廿九,星期三,宜出门访友,春日的骤雨过后,福州城的热气也散去不少,在游客如织的三坊七巷,我们见到了正和人说道此间旧貌的郑老——郑子端。

    郑老作为福州本土文史专家,祖上世代行医,到了他这一代,已然是第六代。严谨的家风家教,让郑老在待人接物上都让人如沐春风,而作为一个老福州,讲起福州历史更是滔滔不绝,两眼放光。在郑老的老宅——大光里18号,我们表明了来意,郑老泡了一壶茶,在茶香晕出的淡淡薄烟中,说起了他记忆中的西湖与乌山。

    晋太康三年(282年),郡守严高建筑子城时开凿了西湖,为农田灌溉,因在子城的西边,故称为西湖。五代时,闽王王审知修筑罗城及南北夹城,在湖旁取土,使西湖扩至20公顷。其子延钧称帝,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,造亭、台、楼、榭,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,便于携后宫游西湖。宋淳熙年间(1174—1189年),南宋宗室、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。清道光八年(公元1828年)林则徐为湖岸砌石,重新修建;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。这便是西湖的变迁史。

    (1914年的西湖)

    而在这变迁之中,郑老觉得与他最有缘的,是三百三十有三石。说起这三百三十有三石,还有一段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福建提学使朱筠主持科试取士的故事,朱筠是北方人,不能忍受福州的酷热,就在西边造一座小山,叫做笥仙山。他的门人学生听说了,就每人带了一块石头来,并刻字在上头,总计三百三十三块,朱筠亲自做序,名曰《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》。后西湖公园开辟,市政当局把石头移到西湖公园作装饰假山之用,可惜世事沧桑,金石能磨。岁月风雨,人事更革,多少文物因星移而物换,三百三十有三石也不能幸免,现在残留下来的只有寥寥数块,当代人在旧动物园的猴山之上寻到。而就在西湖公园快要建园100年之际,郑老在风雨亭廊前找到了这块题有“福建学使察院三百三十有三士”字样的石头,实乃天宝物华,不使堙没殄灭。如今再现于世,可续闽中文苑一段佳话!而这段“石头记”也让郑老更加坚定的投身到文物抢救与修复之中,让人钦佩。

    (朱筠《三百三十有三士》碑刻)

    说完西湖,郑老又和我们分享了他与乌山之间的独家记忆。郑老说,其实很多福州人不知道,福州不止三座山,有民谣唱到:“三山现,三山藏,三山看不见”,福州其实有九座山。不过因为历史变迁,其他的山都不复存在了,只剩下福州人现在最熟悉的三山——于山、乌山、屏山。福州在别的城市的会馆,不直接叫“福州会馆”,反而叫做“三山会馆”,可见三山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。

    (乌山与乌塔)

    而作为地道的鼓楼居民,郑老觉得乌山在自己儿时最大的回忆是风筝。那时候,每到九月九,一家人就要去乌山登高,这个登高有个典故,话说后汉仙人费长房对其弟子桓景说:“九月九日,你的家人将有灾难,如果你带了全家大小,人人用红袋盛茱萸,挂在手臂上,登高饮菊花酒,便能避祸消灾了。”桓景届时果然照师傅所说,全家上山游玩,等到傍晚回家一看,只见所有的鸡,狗,牛,羊等家禽,家畜;全部死光。他这才明白,原来这些家禽家畜,作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

     

     

    (乌山美景)

    所以九月九登高,传说其实是为了避灾避祸,这一天为了让家中小孩无灾无难,家长一般会让小孩带上一只风筝,到山顶去放。郑老回忆,那时候自己的技术比较好,总可以把风筝放的很高,还能缠绕住别家孩子的线,让他们的风筝飞不起来。因此,自己每到九月九这天,都会异常兴奋,早早就起来了,精挑细选一个好看的风筝,迫不及待地上乌山。郑老的母亲告诉他,登高除了让孩子无灾之外,还是希望他们长高,放风筝放到最高的时候,就要把风筝剪断,让坏运气随着风筝飞远。尽管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登高放风筝的习惯了,但是郑老每到九月九还是会去乌山上走走,回忆在这里和家人一起的幸福时刻。

    在郑老眼中,西湖可以算是老福州人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,承载了很多人儿时的回忆。而乌山,作为三山之一,可以说是代表福州的标志之一,也会是福州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一个印记。西湖乌山于福州人民,是骨子里的鼓楼情结,不管福州城如何变迁,鼓楼,永远都是不变的市中心。

    得西湖,定乌山,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,保利天悦、乌山九巷双项目入市,还福州人最亲切的鼓楼情。

    团购报名

    姓  名:
    手机号码:
    意向楼盘:
    我要评论

    相关楼盘

    相关推荐

    最新开盘

    回到顶部
    电话咨询
    团购报名
    选择分享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