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何以成了“胡邹”_福州蓝房网
资讯
分享 导航
    • 数据魔方
    • 二手房
    • 航拍
    关闭

    福州何以成了“胡邹”

    2015-08-16 11:39 福州晚报 评论

    今年春晚舞台上,福建特色的发音着实“火”了一把。在小品《小棉袄》中,高晓攀扮演的南方人将“福建”读为“胡建”,将“福州”读为“胡邹”,引得了不少笑声。事实上,这类很有特点也很有趣的发音,正是由于福州(或福建)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差异造成的。注意到了福州话声母的特点,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些有趣的方言现象。

    我们在编写《福州话实用字典》时总结的《福州话拼音方案》,一共收录了14个声母(不含零声母)。这14个声母与福州著名的地方韵书《戚林八音》所收的14个声母完全符合,分别是:1、b(边)2、p(波)3、m(蒙)4、d(低)5、t(他)6、n(日)7、l(柳)8、z(曾)9、c(出)10、s(时)11、g(求)12、k(气)13、ng(语)14、h(喜)。

    普通话的拼音字母表中,一共有21个声母(bpmfdtnlgkhjqxzhchshrzcs),这21个声母都由辅音充当,此外还包括零声母。同普通话相比,福州话的声母少了很多。若按照发音部位划分,福州话中少了四类声母:1、轻唇音(f字母)2、舌上音(zh、ch、sh字母)3、舌面音(j、q、x字母)4、半齿音(r字母)。

    福州话中没有第一、二类的声母,与“古无轻唇音”“古无舌上音”有关。“古无轻唇音”和“古无舌上音”,是由清代历史学家、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。“古无轻唇音”,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“重唇音”声母,没有“轻唇音”声母,也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“帮[p]”、“滂[p']”、“并[b']”、“明[m]”,没有唇齿音声母“非[pf]”、“敷[pf']”、“奉[v]”、“微[w]”。轻唇音的声母是从重唇音的声母演变而来,如福州话中的“飞”,读如[puoi],“飞”字在普通话中是轻唇音的声母(非[pf]),但在福州话中,却是重唇音的声母“帮[p]”。

    团购报名

    姓  名:
    手机号码:
    意向楼盘:
    我要评论

    相关推荐

    最新开盘

    回到顶部
    选择分享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