榕城停车位成为稀缺资源 供求矛盾加剧收费乱象_福州蓝房网
资讯
分享 导航
    • 数据魔方
    • 二手房
    • 航拍
    关闭

    榕城停车位成为稀缺资源 供求矛盾加剧收费乱象

    2013-07-25 06:50 蓝房网整理 评论

    24日8点30分,市民周小姐开车去省妇幼保健院后发现没车位,在周边不停绕圈寻找10多分钟后才发现1个空车位。周小姐说,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停车,“像省妇幼保健院门前的道山路、省立医院门前的东街等路段,想找个停车位都很困难”。

    我市停车场公示的收费标准

    停车难,有的地方甚至“一位难求”,这是许多市民反映的问题,也是我市有关部门一直以来在治理的难点和重点。据市交巡警部门统计,目前我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逾52万辆,如再加上外来车辆、过境车辆,日均车流量将近百万辆。目前国际通行标准为每辆车需配1.42个泊位,按此计算,城区需停车位应在73.8万个以上。但是,仅以车辆较为集中的二环内计算,现有泊位仅10万个左右,缺口之大,可见一斑。

    繁华地段停车位难求收费标准也不一

    供需失衡,矛盾随即产生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停车乱收费现象产生的实质是停车位的供需失衡。

    中心城区路面泊位难增

    据了解,按性质用途来划分,城市停车泊位可以分为建筑配建停车场、公共专用停车场和路面停车场(即道路上的停车泊位)。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题,从2010年6年1日起,《福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》开始实施,对城市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作了规定与引导。

    作为道路停车泊位的主管单位,从当年起,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对我市的道路停车泊位开展了密集的调研,随后一个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。“道路停车泊位设定的前提,首要就是要保证该处及周边道路的安全有序通畅。”市交巡警支队一负责人表示。为此,虽然许多群众希望在自家小区周边增设泊位,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,最终还是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。

    据介绍,2010年,我市城区(除马尾区)道路停车泊位为4000多个,目前已达到了9805个。不过,数量虽然翻了一番,但后期所增设的泊位大部分位于二环以外,无法很好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题。

    “毕竟城区道路面积有限,在保障道路安全有序畅通的前提下,再挤出的停车泊位实在有限,这点在鼓楼、台江等发展成熟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。”市规划部门的专家研究估算,目前,台江区的停车泊位缺口达2万多个,鼓楼区缺口在1万个以上。而与此同时,近年来仓山和晋安等一些新兴住宅片区增设了许多道路停车泊位,但随着入住率的不断攀升,仍有人反映停车位紧张。

    配建车位跟不上“飞奔车轮”

    据相关部门统计,近年来,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%左右的速度增长,截至目前,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。当人们惊呼现在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时,早期建筑(住宅小区、办公楼、商场、医院等)配建停车场规划就显得有点前瞻不足。这块组成部分,却是城市停车泊位的最大载体。

    位于鼓楼区温泉路繁华地段的金福新村,是一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。去年底,该小区管理方因要将绿化带缩减三分之二以增加停车面积,引起许多住户向本报投诉。采访中,小区所属社区居委会主任表示,采取这种措施,是因为许多有车业主一直反映停车难。

    市规划部门一专家告诉记者,上世纪90年代,我市的许多住宅小区通常不配套建设停车位、车库,因为当时私家车拥有量很少,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成为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,所以在城区的许多老旧小区里出现了停车位严重不足的情况,有的业主只能占用小区道路或绿化带等停车。

    老小区停车难,新小区停车就容易吗?也不尽然。家住仓山区金山某小区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,自家小区配建停车位仅1000个左右,住户却有近3000户,这两年小区的入住率不断攀升,“里面几乎从早到晚都停满了车”。

    2007年5月1日公布的《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(征求稿)》,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停车位配建要求均有指标规定。以住宅项目为例,对住宅项目内的机动车停车位的最低配建指标要求为“大于140平方米的按每户1个,大等于90小于140平方米的按每户0.6个,大等于45小于90平方米的按每户0.4个,小于45平方米的按每户0.2个”。对此,刘先生认为,按住宅单元面积实行阶梯配建标准虽然有其合理性,但是对一些以小户型居多的小区,许多年轻人都有小车,配建指标明显不足。

    公共停车场建设未大步跟上

    加大公共专用停车场建设是缓解城市停车紧张问题的一条有效渠道。在今年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,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提出建议并认为,建立立体停车库是最经济、最有效的停车选择。

    据统计,目前我市现有立体停车库约800个,而北京超过2万个,上海超过1万个。在我市停车泊位总数中,立体停车泊位所占比例小,与台北市95%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。早在2005年,位于鼓楼区的湖东路凯捷大厦就引入民资,建立了我市第一个立体停车库,此后如大利嘉城、万达广场、信和广场、新华都广场等公建项目都建设了地下2层升降横移式的立体车库,但这些车库大多未对外开放,主要是自用。

    记者了解到,为了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,去年以来,我市在大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,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增设立体停车场。去年底,鼓楼区就大力开展旧商务楼改造提升工作,拟在嘉信大厦、东方大厦试点建设立体停车库。而今年,我市将建设9个立体停车场(库)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其中4个立体停车场(库)目前已全部落实选址工作。

    不过,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对此的支持力度很大,但由于立体停车场的建造及维护费用高、回收较慢等原因,该类停车场并未形成规模。为此,一些业内人士建议,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立体停车场,同时鼓励有停车需求的在建或已建的住宅、写字楼、商场等建设立体停车库,或利用废弃厂房、闲置用地兴建公共停车场,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,方便周围居民出行及停车。

    (8月4日,蓝房网携手珍爱网在福州万象城举办大型相亲活动——“蓝房网·遇见爱”。参与即有机会赢取iphone5等惊喜大奖!【点击报名】蓝房网看房群:220448647)

    团购报名

    姓  名:
    手机号码:
    意向楼盘:
    我要评论

    相关推荐

    最新开盘

    回到顶部
    选择分享方式